威坪都很美 -尊龙凯时入口

尊龙凯时入口

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威坪都很美
发布时间:2023-12-15 08:37:49

余昌顺

威坪很古老,古老得与淳安齐平。淳安建县之时,就是威坪建镇之日,也是新都郡设立之始。公元208年,战旗猎猎,威风凛凛,贺齐平定了山越后,设郡建县。威坪过去是淳安除县城之外的三个古镇之一,有着浓郁厚重的文化沉淀,而今已沉入千岛湖底。这个处在新安江北岸的古镇,曾是浙皖重镇,扼守着两地繁华水陆的来往,当然是新安江上的重要节点。那时的威坪,处在新安江滨,处在蜀溪与新安江交汇后不久的地方。

蜀溪是什么溪呢?是威坪三都四源水交汇后,形成的一条溪。是虹桥头到新安江的距离,这距离不远,估计五华里左右吧。这段溪有些像喉管,不长,但很重要。是它收编了整个威坪的积雨,收编了这些积雨对应的溪溪涧涧,以统一的姿态奔赴新安江。小五都的溪在溪滩里注入六都源溪,然后拐了一个大弯向西而去,与五都源溪交汇。交汇后形成的溪再拐弯向东去,与七都源来的溪交汇形成蜀溪,这个交汇点就是虹桥头一带。虹桥头部分已成湖,部分还留着,后来成为新威坪的镇治所在。千岛湖形成好像特意为这一方域留下一块标志地,给新诞生的威坪建镇之用,我想如果新安江大坝再高一、两米。当今的虹桥头就完全无地可用了。所以,今威坪与昔威坪的镇治所在,从地理上说也就相差几里路。以这里为支点,所有威坪范围内的溪从北而南都到这个点交汇,就像一把折叠扇的圆点。千岛湖形成后,五都、六都、七都的水都分别注入千岛湖,虹桥头南面就像一个内湖,几条溪的入湖口已大大提升到上游,它们再也没有流到虹桥头交汇,而后成蜀溪同流到新安江的样态。

过去,淳安三十六个都,遂安十八个都,这样的数字都有吉祥的意义。虽然在百年前就废掉了“都”的乡村建制,但经过几百年的使用,在民间流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淳安的许多地方都保留着“都”的地域概念,威坪也是其中之一。威坪地理超凡,几条源并排,便是几个都并排,彼此之间的相同点特别多。几个都之间的隔山都不高,河谷都有各自的小平原,因此,他们内部的自我循环比较频繁,互相之间称“五都”“六都”“七都”,在民间从未断过此种表达习惯。都都不断,都都相连,都都很美。

一条古道连三都

五都源的源头有一条岭叫豪岭,豪岭是一个界岭,另一边是安徽。在豪岭顶上有一个凉亭,是由当地的一种青偏暗的石头砌成的,看上去显得特别厚实牢固,亭子的两个门一个朝皖一个朝浙。朝皖的门楣上写着两个字:临江;朝浙的门楣上写着两个字:豁达。

在豪岭这个山岗上看五都,五都无遮无拦,西边是高而陡峭的白际山脉,东边是和缓低矮得多的与小五都的界山。

源头村是小五都最里面的一个村,也就是豪岭翻过杨岭所到的村,不算小,也有历史,村中央的老宅和村头的古祠堂、古庙宇,可以证明这点。村中的巷道,青石板铺就,很像是一个服务于来往客人的小镇架势。源头村再往外走五里就到了蔗川,蔗川翻岭过去,就是安川,安川是六都源里的一条支源了。

安川是六都的一个支源,走出安川就是六都源的广阔腹地了。这一带是平坦的中心平原。我穿古亭、过古桥、走老路,尽量沿着原先的古道行走,但可惜,很长的一段在田畈中间穿过的古道已被水泥路封存在村民的记忆里了。从杨家畈到下店到岭脚,直到凤凰山下才出现我们期待与想象中的青石板古道。

松茂岭是从岭脚村开始攀爬山,由于这一带有座山叫凤凰山,所以现在也有人把这条古驿道叫做凤凰古道。岭顶上有个亭子,叫同善亭,民间俗称“雪洞”,也称“歇洞”。这个亭子,位于一个三岔路口,正走翻越松茂岭,向上爬是凤凰山,山上有凤凰寺。

这条松茂岭是整个神龙山脉最短最低最方便的通道,所以也是走得人最多的。雪洞挤在一个山口,屋顶的石头与两边的山岗平齐,所以亭子如同挖出来的隧道。东连七都西接六都,所以,这里风就很大。

过了松茂岭这条古道,就沿着溪两岸交错往上游前行,一直到了长岭村才分两路,一路翻过长岭到八都王阜乡,一路继续沿着溪流向上游进发。七都源五十里,长岭以里是峡谷地形,长岭以外是溪谷小平原。

白际山下有人家

伸出左手,手背朝自己,我们所看到的中指到小拇指的形态,就是威坪三都的形态。中指的正指头到小拇指的那个斜边加上小拇指的侧边形成的线条就是与安徽的边界,这个边界就是白际山脉,淳安与安徽交界的除了一小段属于昱岭山脉外,其余都属于白际山脉。中指的指头处恰是七都的源头地带,也就是合富村的几个小山村,他们基本处在源头的底部。而整个斜边几乎都在六都,而这个斜边造就了无数地理风情。

有段俗语是这么说的:五都五个凸,六都六条源,七都七个坑。这恰恰精准形容了威坪三个都的地理特色。五都有五个叫凸的村庄:上庄基凸、下庄基凸、江山凸、花红凸,还有一个人们告诉我是株林村,它确实坐落在一个典型的凸上,民间就叫它株林凸。六条源与七个坑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流域,为什么六都的叫源,七都的叫坑呢?因为六都的支源相对较长,村庄较多,而源的底部恰恰是在半山腰。而七都的坑,长度没六都的源长,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坑里的村庄都在坑边,没有一个是在山腰。坑其实就是溪就是川,只是小些的溪,窄点的溪,看起来更像是坑。六条源的水从西往东流,七个坑的水从东往西流。这是最大的区别,也是显著的风格。

六都支源的发祥地都在白际山脉,水碓山是六都六源中最里面的那条源头的一个山村,海拔有四百米。洞源口子上有一个村就叫洞源,离它二十里的地方有三个源头小村,地处次山巅,分别是蓬里、阴坞下、银山。

贤茂到源头的松坪、柿树坪有着十几里路。这条源与洞源不同,洞源一头一尾之间的空间没法住人,而辛坑源一头一尾间却可以稀稀拉拉地住一些人家。柿树坪在这源头村庄中最大,历史也最悠久,估计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邵宅源是一条很短的源,但平整有田地,小小的源,宽宽的口,所以,邵宅这个村也不算小,有六百八十九人,在这个小源里蜗居千年。在邵宅的四周,有五座山,气势如同奔腾的马,加上村中心月塘,村里就有了五马奔槽的说法。

三坦、方腊与始新

为什么叫三坦?我在《淳安县地名志》中也没有找到说法,《地名志》中只有这么一句话:2007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中涓、山脚、西源三个行政村合并建立新的行政村,取名“三坦”。但我在另一份资料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古时曾名三坦里。

这三个村处在叶家源的源头地带,这一带与安徽交界,西源最里,中涓最外,山脚处中间。

我在村委所在地中涓村高高的塝上,看到了一排字:解放淳安第一村。边上还有几个大字:红色三坦。原来,这个村是淳安解放的首村,解放军入淳的第一村。

六都源的另一名称叫始新源,始新是淳安县最早的县名,这是六都源一个更久远更唯一的人文事件。六都源几乎最里面有一个村叫河村,位于水碓山下。

溪两岸是村庄,走在两岸如同穿行在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与溪边大道垂直的弄堂十分有型,几个大弄堂都取有风雅古典的名称。河村村域总体呈弯月形排列,村中一孤山突兀其中,房屋随山势而建,远望似环抱一个大元宝。过往时期,村里建有九座桥十三个水碓,甚是繁华。所以,在始新源的源头地带流传有这样一则顺口溜:六都六条源,第一河村源;九桥十三碓,嫁去都不悔。

源源相依成威坪

五都源、小五都源、六都源、七都源,它们的“学名”分别叫:环水源、蔗川源、始新源、德教源。这四条源相依相偎,既有各自特色,又成一体,它们之间的边界和整体与外界之间的边界完全是两种风格。

五都源这个笔直的源却叫环水源,环水的叫法是从横塘村来的。横塘村是个大村,村庄在奠基时,沿村基做了条蜿蜒曲折、逆流而上的村内渠道,水源来自于苍山的一个山岙。这个水渠形成的系统就叫环水,渐渐成了这个源的叫法。

小五都过去划归五都,但其实它既像一个独立的源又似六都的第七条源。所以,如果以神龙山脉为中轴线,把六都与七都做个对折,其实十分对称。当然不可能很吻合,因为六都的源与七都的坑,无论从地理坐标、样态、风格以及长短来说都不完全一样。“源”所指的更多的是空间概念,而“坑”所指的更多是溪沟的概念。在七都的坑中,绝大多数都有“坑”的样子,相对比较窄,但汪川除外。汪川是七都七个坑当中最大的了,在这条坑中有两个村:汪川与殿下。

七都源里有一个村庄地理超凡脱俗,这个村叫西山。这是六都源与七都源之间的神龙山脉上唯一的村,它处于六都源的源头地带,但是七都源的中间地带。西山,对于七都来说,它确实在西边。西山不仅是山,它还有好多山地,有山地就有农耕文明的传奇。

与西山处在一个方向的还有一个村:流湘。流湘有四个小自然村:口头、车田、塘丘、源头。这些名字很有趣,好像是这里自然生长的。这源虽小,但比较平坦,确实与“田与丘”有关。 

这是七都的他方,威坪的他方,淳安的他方,人间的他方。他方即别处,想象刚刚可以触摸到的地方。

视频新闻

更多>>

最新播报

更多>>

图片新闻

更多>>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

网站地图